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5 : 佛得了无见顶相是无量世修忍辱以及谦下于人来的
楞严经三 经前十门 15
这个官可是大了,中书、门下都是他管的,【故曰同,又僚佐非一,】僚,所谓官僚,就是官员。“佐”就是辅助的人,辅助的人叫做佐。类似我们现在的随扈(hù)。说:僚佐非一,【同预其事也。】
【平章事者:平,均也;章,显也;书云:‘平章百姓。’】什么叫平章百姓呢?百姓有什么事,要去处理啊!是不是?【即均理政务,显彰法度。】就是要服务人群,让大家了解法律。【事,即政务法度之事。】【清河地名,房相梓(zǐ)里也。】就是乡、故乡,房融这个宰相的故乡。他的儿子,【融子】就是房融的儿子,叫做【房琯(guǎn),】【父子倶相;】这一家地理,可能祖先种得不错(埋葬得不错),父亲跟儿子都是宰相,这个在世间人来讲,就是极为荣耀之事。像我们林家到现在,没出过宰相,都是被“宰”比较多,我们都是被管,没出过宰相。【而融事略出琯之传文。】“融”是爸爸,爸爸的事略,由儿子写这个传文。【笔受者:秉笔】就是执笔。【确定文字,翻字翻音之后,委问华梵相当,然后下笔,亦译场分职专司之名。正脉】,正脉就是《楞严正脉》。【科为润文人,】“科”就是列为,列为润文人。【以宰辅之才,】宰相是辅助皇上,是不是?宰辅之才这种才干,【润色斯经,】使文章、义理双美,【使文义双美,故《楞严》语句文法,为诸经冠。】所以,《楞严经》这个文章,是美不胜收,义理也很深,这是佛教,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宝典。今天我们有福德因缘具足,师徒倶会一处,来讲这一部《楞严经》,也算是佛门一大盛事,诸位要珍惜!
【房相与此经宿有因缘,】所以,【初请译,】刚开始就翻译,【次笔受,】再来,下笔,秉笔就是笔受,笔受就是把它记录下来。【再润文,】为什么要润文?因为我们是中国人,中国人就要写中文,看得懂的、看得流畅的,翻译的文章适合中国人看。【后则奏入内庭,】最后在奏入朝廷,由皇上定夺。【虽未得即时颁布,后为神秀入内录出,】虽然还没有即时颁布这一部经典;你看,这一部经典还得经过皇帝盖章,叫做颁布,还不是随随便便写一写就可以流通,没那么简单喔!后来为神秀入内录出,【复得家藏原本,】家藏原本,就是原来的家藏本。
【卒致流通,盛行宇内;】四方上下谓之宇;古往今来谓之宙,也就是盛行于十方,我们今天所讲的叫做十方,盛行在十方。【然融】就是房相宰相,【不特有功于此经,】不只是有功于此经,【实大有功于此土众生。】不得了,翻译这一本经典,到现在我们还能够认识这个房融宰相,就因为翻译这一本《楞严经》啊,要不然,宰相你认识几个?你能背得出来吗?嗯?背不出来!对不对?中国的宰相,你背得出来吗?没有几个啊!偶尔背一、二个,再问下去,背不出来啊,我也没有背啊!所以说:翻译这一本《楞严经》,到现在,流通到今天这么长的时间,我们还认识这个宰相。 房融不特有功于此经,实大有功于此土众生,也就是我们中国,因为房融宰相把它润文,使得我们看起来更流畅、更通顺。【九历明传译竟】这九门。
最后这个,【甲十 别解文义(分三)】就是第十门,这经前十门,这别解文义,其实就是开始讲解整部经典了。我们从开课,元月五日,到现在六月中旬,讲了五个多月,还没有讲到“如是我闻”四个字。所以,这个别解文义,就分为:【乙初序分 二正宗分 三流通分】【此三分,始于道安法师,】道安法师是东晋道安,西元312到385,活了七十四岁,也就是道安法师出生,然后到他入灭,活了七十四。【证于亲光菩萨《佛地论》,】这个亲光菩萨,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之学者,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,也生于六世纪中叶,相传为护法论师之门人。我再念一遍:亲光菩萨的《佛地论》也是三分,这个亲光菩萨,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之学者,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,这大师级的。约生于六世纪中叶,相传为护法论师的门人。 是亲光菩萨《佛地论》。
【亦有三分之意:一、起教因缘分;】也就是序分。【二、圣教所说分;】那就是正宗分。【三、信受奉行分;】也就是流通分。与道安法师讲的: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,完全一样。(【与道安法师全同,】)【故后代法师皆依之。】来讲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。
所以,我们这个十门,就简单的讲解到这个地方,接下来我们下一堂课要讲解《义贯》,为什么要不厌其烦的讲解这个《义贯》呢?下一堂课,《义贯》要从63页开始讲,就是“大佛顶”这个名,经题的名字。因为有的人看文言文不受益,文化水平不怎么高,听起来有相当的困难度,我们不厌其烦,再把成观法师的《楞严经义贯》再看一遍,因为这个是白话文,也就是看这个经题,含有翻译的人,总共将近二十页,写得特别好,这内容值得我们参考。那么,我们今天这个地方就是十门。
好!诸位翻开《表解》,叫做传译时人,诸位看,这个一看:喔!一目了然。第十页的第九、传译时人,主译人,唐,就是中国的唐朝;则天罢政,中宗嗣位,神龙元年,五月二十三日事(开始译经)。中天竺,中国话叫做月邦,也就是今天印度的(五区之中),也就是译主出生的地方。沙门——中国话叫做“勤息”,也就是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般刺密谛,中国话叫做“极量”,智慧辩才,极尽无量也。译,就是翻梵字为华文,加二个字:之音。
好!以下,又有四种沙门:一、胜道沙门;二、说道沙门;三、活道沙门;四、污道沙门。修行证果者,叫做胜道沙门;宏法利生者,叫做说道沙门;持戒修身,以道自活者,叫做活道沙门;不持戒律,败坏佛门者,叫做污道沙门。 译语人,也就是翻译成中文了。乌苌国——中国话叫做“苑”,这个“苑”就等同花园。也就是阿输迦王之苑囿(yòu),旧称为乌场,在北天竺。沙门,也是一样,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弥伽释迦——中国话叫做「能降伏」。所以,什么叫做最伟大的人?就是能降伏自我的人,谁先放下,谁先见佛,修学佛道第一个重大工程,就是降伏自我,这个就是最重要的工程,其他统统放下。以能降伏内外魔障。译语——也就是翻音,将梵音变成华语(定言词成章句)。
证译人:罗浮山,在广东惠州增城县。南楼寺,山中之寺也。怀迪,迪就是进,以此师常怀精进之意。证译,以师精通经论兼谙梵语,所以,请他作证。润文人,也就是宰相房融,菩萨戒,弟子,前正议大夫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清河房融,笔受。菩萨戒《梵网经》、梵网戒本有十重四十八轻,通一切人受;另外有六重二十八轻,但在家人受。六重二十八轻,出家人不受的。两种皆曰菩萨戒。弟子,以菩萨为兄,以佛为父,所以,自称为弟子。前正议大夫,前就是先,正议,史称正谏,乃言官之名。大夫者,大正风化,扶树人才,有维持世道,举荐贤能之责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你看它分开来,写得多好!同就是兼,中书门下,二个省,(二倶内省,左右相府之名)。中书省,多掌王言。门下省,多出政事。平章事,平均,平章百姓,也就是均理政务。彰显,就是显彰法度。事,就是政务法度之事。乃是权两相也。也就是他的权力,包括中书、门下。清河,是地名,在河北的清县,房相梓里,就是故乡。房融,姓房名融。笔受,秉笔确定文字,润色精细也。
第十、别解文义,分三:一序分,二正宗分,三流通分,此三分,始于道安法师,证于,“证于”就是证明,证明亲光菩萨也是三分。所以,中国、印度其实都是相同,也有三分之意。一、起教因缘分;二、圣教所说分;三、信受奉行分,与道安法师全部一样,所以,后代法师皆依之。所以,中国、印度其实都是相同,也有三分之意。一、起教因缘分;二、圣教所说分;三、信受奉行分,与道安法师全部一样,所以,后代法师皆依之。
道安法师分经为三分:一、序分。就像人的头,一看到这个序分,就是五官,就很清楚!这序分通常就是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,就等于开会,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,要讲清楚,佛在什么时候,一时,佛在哪里,与多少的大比丘众;是什么菩萨,或是什么阿罗汉果的。就像我们要开会,哪个时间、哪个地点、哪些人,序分就是这样子,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。二、正宗分。如人之身,人的身体。三、流通分,就像人的脚一样,还有人的手,人的足就会跑,因此要流通,把这个法宝流通出去。那么,下一堂课把这个《楞严经义贯》请出来。《义贯》63页,我们希望这个《楞严经》,能够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
所以,我们不厌其烦的,把这个《楞严经》由文言文再把它带出来白话,主要是给各文化水平、初参、老参都蒙受益,所以,煞费周章。那么,《义贯》这一段也写得挺好的,也就是经题还有译者,写得非常好,值得我们拜读,值得我们来研究、探讨。
第一章了妄识真、明心见性 第一节 经题、译者 我们就是要看这一段,他内容写得相当的好,我相信这一段白话文的注解,能利益很多的众生。那么,对演讲者来讲,比较不费力,毕竟是白话。所以,我们就念一念,然后,需要解释的,我们就简单解释一下,因为他都写得相当的好了!
【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注释:“大佛顶”:“大”为形容词,修饰“佛顶”,用以表示如来所证的功德。如何才能真正称“大”呢?若真正大者,则必须是所谓无量无边,无有方所,不在内、不在外、不在两间,不着一切处,于三界乃至十法界中,不着一法;廓然如虚空,故能容受一切而无挂碍,亦不瞋恼,亦不生心忍受;所谓生心忍受就是:我在忍,我在忍!那有能忍就变成有所忍了。意思就是:要叫你体悟无生的忍。所以,也不能生心忍受,就是:我在忍受!那么,这个就不是功夫了,这个还没有悟到空,就是:我要忍耐,我要忍耐!还有一个我相,心、境的对立。一切忍当体即空,就是无生法忍。广如大地,负载一切,离一切相,无有方圆大小、青黄赤白、前后三际断;三际就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具如是之德,以西洋哲学的术语来说:即是“具有这样的属性(Attributes)”,才能称作真正是“大”。
那么,什么东西才具有如是之德呢?除了真如本性外,无有一法,得配如是之德。而如来就是亲证了真如本性,故得以“大”来形容如来之性德。这“性”就是本具的,每一个人本来所具足的。所以,我们既然要修学佛道,就是要开发那个本具的性德,就是体悟诸法皆空,体悟众相不可得。所以说:一等是学,直须无学,这个就是直显性德;如果还得次第,慢慢慢慢的来,那么,这个还不是性德。
“佛顶”,梵文为“乌瑟腻沙”(Usnisa),又称为“无见顶相”,此为佛三十二相之一。其相为:顶上有肉,高起如髻,故又称“顶上肉髻”。此肉髻之顶是一切人、天、菩萨都见不到的,所以称为“无见顶相”,此是如来无量世修忍辱以及谦下于人。诸位!看那个“无量世”,那个“无量世”可是一种重要的启示,它的重大启示是什么?也就是修学佛道没有一蹴即成的,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一辈子来就能成佛的,不可能!那要修无量世啊,修忍辱,以及谦下于人。诸位!那个谦下于人可是重要啊!这个谦下于人,言外之意,也就是说尊重别人,自己不狂妄、不自大,什么都用谦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。其实,谦下于人,就是最懂得保护自己的人;全世界最讨厌的、共同讨厌的人,就是狂妄的人,讲话狂妄的人,大家都讨厌,一切贤能的人都远离。所以,我们应该谦冲自牧。
底下说:礼敬三宝,为什么要敬佛、敬法、敬僧呢?三宝如树木的根啊,不敬三宝,礼佛无益,内心里面都没有恭敬心,恭敬这个三宝,那么,你所拜的佛都是假的,连最基本上的礼敬三宝都做不到,谈什么修行呢?礼敬三宝以及善知识,故得如是之相:以谦下一切,故顶高起,为人所不能见。所以,这个谦下、恭敬别人,反而抬高自己、升华自己;谦下、谦卑的人,反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升华!所以,境界高的人,讲话不狂妄。佛得了无见顶相,就是生生世世谦虚,所以,以谦下一切,顶高起,为人所不能见。此无见顶相是佛三十二相中,最明显,也是最殊胜的一个,以其居于顶上之故。又,“大”是如来所证的如如之理,不生不灭;而“佛顶”则是如来依本愿力,起于大悲,累世为度生而勤苦修行。所以,诸位法师!佛就是这样成就来的,累世为度生勤苦修行,完全不为自己。所得的胜妙果报。
诸位!你想想看喔,哪一个人说往生了二千五百年,全世界的人,供品还继续上供?除了佛以外,没有第二人!佛灭度二千五百年,全世界无量无边的佛弟子,每初一、十五都上供,到现在为止,都供佛、供法、供僧,可以了解佛的威德力。是不是?哪一个国王死了以后,到现在我们还拜他呢?还顶礼他呢?还恭敬他呢?没有!而佛灭度二千五百年,我们一提到佛,喔!那是无比恭敬的圣人!为什么?他开启了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,让我们在迷茫的三界中,找到了一条光明的路线。这个世间如果没有佛法,世间就暗了!为什么?没有人启发我们的觉性啊,一天到晚会劳碌、忙碌,而忙这些完全与生死不相关的事,跟解脱不相关的事,因为我们要活下去。活着又是很残酷,要竞争,不活下去就得死;要活就得竞争,人还可真是难做啊!要做到与世无争还不行,不得不争,因为要活下去,要面对现实,要钱啊,行住坐卧统统要钱,什么都涨,就是薪水不涨,我看电视是这样讲的:什么都涨,就是薪水不涨!那没办法了!
因此我们要了解,佛的伟大,他这个殊胜妙果。乃是最极清净之善法,超过一切人天、二乘、菩萨。所以人天、三乘贤圣皆不能得见。这里所谓的“不能得见”,不仅是指不能看见如来有相之顶,其深密之义则是:见不到如来的最高境界,因为它是不思议的境界,你用思议法,怎么能够进入不思议的境界?今天我们讲的是不思议的如来藏性,你用思议的生灭意识心,仍然很难去体会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什么。因为这种最高境界是如来自证,甚深秘奥。而这部经所呈现的境界、力用与法门,正是从这至高、最极秘奥的大佛顶上所出生的,因此此经的法门也是至高、奥妙的。附及,“大佛顶”三个字,如前所说,“大”是修饰“佛顶”,“佛顶”两个字是在一块儿,应作一气读,因此句读是“大、佛顶”,而不是“大佛、顶”——这好可爱,这成观法师还写得满可爱的,他怕你念错了!如果你念“大佛、顶”,那就糟了!要念“大、佛顶”,要这样念。连那个念都是学问,要好好的学!是不是?你这个句读要念对:“大、佛顶”,如果你念“大佛、顶”,这样读就变成好像在讲一尊“大佛”的头“顶”了!就错了!
“如来”:梵文叫做“多陀伽他”。它的义理是:乘真如之道而来。“如”,为真如之心、不动之心、平等之心、不生不灭之心,加一个“心”,更强烈的描述“如”的境界。所以,我们要用真如心、不动的心、平等的心、不生不灭的心修行。之义,此是佛所证之极理,因此即是佛智的最高代表。佛既证真如、平等、不动、究竟解脱的智慧,已体诸法皆如。为什么诸法皆如?(《金刚经》里面说:‘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’),诸法如义,这个“如”就是毕竟空,诸法就是毕竟空,观一切诸法,都是颗粒微尘所集合、汇集而成的;乃至我们这个色身。
诸位到火葬场去看一下,像我妈妈往生火化,一拖出来,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,我们就是一堆灰,一点都假不了,万法无有真,离假一切真。说:师父!您修行三十年,您有什么体悟?有!我的体悟就是:万般皆如幻,无有一法真。我妈妈的骨灰一拖出来,哇!剩下骨灰,就这样子,什么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统统没有!一个人这么大,火化以后,那个骨灰,那个坛、瓮还装不满,水分消失了,真的!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,五大循环,周遍法界,就是这样循环。
今生来了,摄取这个四大,在《楞严经》讲:取宇宙中少部分的元素,当作是自己,还死执不放;但是,如果我们懂得放下,我们的心就像虚空。因此虽然这一点点,一即一切,自性清净立刻现前。所以,谁先到达佛处呢?这个世间修学佛道的人,听经闻法,蒙受到佛经的受益,这是起点;谁先放下,谁先见佛,这个就是功夫,看谁比较厉害啊!大悟,泰山崩于前色不变;全世界都赞叹你,如如不动,因为那个是虚幻的东西;无量众生伤害你、毁谤你,那也是不可得,你有这样的功夫,就是佛了,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,体悟到诸法毕竟空。所以,他是单刀直入,没有葛藤的,还不能思惟。即一切法,就离一切相;离一切相,就具足一切法,不离相,就卡在一个观念里面,这个本不生灭,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了。
然见众生以不悟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,而妄造诸业,枉受无量六道生死之苦。我们受的苦,叫做冤枉受苦,就像我刚刚讲的那一只驴子一样的,跑进葡萄园,那个就是欲望,出来还得瘦出来,就是多此一举,冤枉受这个六道,无量的六道生死之苦。因此我们所受的苦没有意义。但是,我们学佛吃的苦可以解脱、有意义!在座诸位!从开课到今天,每节课都到,你受的苦,很辛苦坐在那边,有意义!听经闻法能解脱啊、能去烦恼啊、日子过得多么超越!你站在至高点,再看你们那个同参道友、你们的公司行号、你的朋友、亲戚没有学佛的,你会感觉到,他们活得多么的悲哀、多么的辛苦,为了那一点点的钱、为了那一点点的私益,可以扯破脸,兄弟姐妹都不要,父母亲也不要!是不是?冤枉的受六道轮回。
于是依本住法,起于大悲,“不来而来”度化众生;如是,度尽无量众生已,不见有一众生实灭度,也不见自己在度众生,也不作是念:我在度众生;彼为我所度。如是,如来虽来度众生,然亦“来而无来”。为什么“来而无来”呢?“来”就是生灭,生灭当体即空,就是不生不灭。如来“无来而来”,不生灭可以起作用。所以,师父一直讲: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那是中国的方便说;随缘就显现,显现,还是如如不动。像摩尼宝珠,这样才对,才是佛的意境、佛的悟境。 说:“无来而来、来而无来”,故称“如来”。因此,“如”是大智,“来”是大悲,悲智双运,就是“如来”。又,“无来而来”主要是就众生而说的,也就是大悲示现。那么,“来而无来”是就佛本身而言的。再者,“来”,具体而言,也就是来此世间示现成佛,乃至从兜率天下,入胎、住胎、出胎:出母胎,以及出家、修行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涅槃等“八相成道”,皆是如来所现的“来”之相。
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喔,在《大般涅槃经》里面,佛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:若说佛入涅槃,即是谤佛,为什么说佛入涅槃即是谤佛?佛本无生,哪里有灭呢?所以,入涅槃是指相,不是指体,要弄清楚!在《楞伽经》里面讲:相生、相住、相灭,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。流注就像水流,水流注。相生、相住、相灭,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,“流注”就是微细的。我们不但这个相是生灭,粗糙的生灭,你可以观察得到;连这个灭里面的念头,也是微细的生灭,难以觉察。而佛悟得了本体,然后,随这个众生的福报因缘来示现,入胎、住胎、出胎,以及出家、修行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涅槃。
其实,这个都是指相,佛的本体没有来、没有去。就本体来讲,没有入胎、住胎、出胎,没有出家、修行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涅槃,此是幻,彼亦是幻。为什么要八相成道?因为要显示佛陀也是从平凡的人修行成道,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啊!对不对?所以,如果把佛陀神格化,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没有希望。但是,要了解,佛法的伟大,在开启每一个人的般若智慧跟解脱。佛法,如果把佛陀神格化,然后,一味的讲求感应,用感应来度众生,也许是一种暂时的善巧方便;但是,如果把感应变成一个弘法的主体性,把三藏十二部经典束诸高阁,全部都讲感应,佛教out!out死定了!一定灭亡!一定灭亡!有的弘扬佛法,把感应当作是主体;把般若智慧,三藏十二部经典经、律、论束诸高阁,统统不谈!佛的心是什么,也不知道。你一直讲感应,我告诉你:拜神也有感应啊!所以,一般的世间信仰,只站在有求于神、感应、治病、婚姻、事业,从来不涉及到解脱。如果佛法也流于世俗的感应、治病、解决婚姻、事业,佛法跟神教有什么两样呢?佛法的伟大在大般若智慧,究竟涅槃到彼岸啊,你每天念的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”,你念假的吗?这个才是佛法的伟大。
所以,因此大乘经典怎么记载,佛右胁而生,没关系,我不在乎!是不是?这个不影响般若智慧。佛出生走七步,您行,我不行!我出生没办法走七步!是不是?佛陀行,这个也不妨碍我学佛。但是,如果把这个神格化,变成佛教的主要的宗旨,那佛教会灭亡!把感应变成佛教的主体性,把般若智慧搁在一边,佛教要灭亡的时间就到了,跟神教没什么两样!是不是?基督教也是这样子:神啊!您赐给我爱啊!赐给我光明,在神的引导之下,我看到了彼岸。救我啊!祷告神。好!我们就来讲吧,耶路撒冷开始,二十世纪以来,以色列耶路撒冷,战争没有停止过的。耶路撒冷叫做圣城,一开始是基督教的。基督教分三大系派,一、叫做罗马正教;二、叫做希腊正教;三、叫做曼诺正教。一开始是基督教的,后来,耶路撒冷被回教占领了,罗马正教派十字军,就是有名的十字军东征,就是基督徒杀回教徒,就是:你要不要把圣城归还给我们?要不要?回教徒当然拒绝了,就杀!根据历史记载,杀到那个人血流成河,那个人叠高像城墙一样高,十字军东征杀人,就是基督徒,为了宗教,要夺回耶路撒冷,就是这样产生的。好!夺回来以后,后来,又被回教占领;被回教占领以后,又被基督教占领。所以,现在的耶路撒冷,是基督教、回教、犹太教,三大信仰的中心,从初世纪到现在二十一世纪,很少没有战争、没有战乱的,没有的,号称圣城啊,因为他们都求神嘛!我们没有意见。
所以,和平要来自一颗智慧的心,求神,也要自己努力。佛法也是这样子,大家都不肯容忍,都不肯实践佛陀的诺言,佛经也只是个文字而已。因此我们要了解,佛教之可以跟其他宗教不一样的,佛法因为回归理性、回归自性、也回归智性,它是完全符合科学的,是非常理性的一个宗教。所以,信仰是理智的延续,不是感情作用,就是你探讨它,愈探讨,愈觉得非常有理性;非常符合科学;非常符合哲学。非常符合真理,说得过去,给自己境界一直提高,也不是一直迷茫在感应里面,求神问卜、婚姻、事业,把佛教弄得世俗化,把真理完全蒙蔽在世间的利诱当中,把佛当作是一个保险公司一样的投保。我们错解了佛教教义,同时不明理的,也会做伤害佛教的事情。因此,我们要好好的修行。
好!今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。回向(略)(未完)
楞严经三科判 01 :科判就是经文分段落来判别, 用简要的纲领提示出来
楞严经三科判 02 :六道轮回的升沉决定在人,投胎成人就有抉择的能力
楞严经三科判03 : 拜佛是以佛为榜样,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愈拜愈像佛
楞严经三 科判04 : 圆瑛法师《楞严经讲义》共用了四十多年研读才写出来的
楞严经三 科判05 : 佛法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,完全没有意义的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1: 楞严经是大乘的法门属于经藏,摄终、顿、圆三教在内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2 : 一个团体好坏,从这个“诤”就可以看得出来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3: 每天念四十九遍大悲咒求忏悔,念一年,生生世世的冤业解决掉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4 : 只有凡夫在分宗派,真正大悟没有宗派,只有一佛乘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5 :有修没修其次,法不能讲错,法讲错了,就完了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6 : 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,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7 : 你千万不要有太多的情绪作用,那些都是意识心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8 : 你想要突破种种的难关,要般若为前导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09 : 现在你的心寂灭你现在就是涅槃。涅槃没有任何的时空性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0 : 不可以各存门户之见,攻击别人就不是佛的心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1 : 语言、文字就是解脱;解脱就是不可以离开语言、文字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2 : 有病一定要看医生,佛菩萨不能违背缘起缘灭、四大的法则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3:用顿来帮助渐;有时用渐教来帮助顿教,互补互益
楞严经三经前十门14 : 感恩般剌密谛不惜身命剖膊潜藏楞严经传到中国